大湾区一周观察:以港澳广深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來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已然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调对接,推动各区域合作联动。

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已然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意见》中指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有专家认为,这些被点名的城市也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些城市将担负着带动辐射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将成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引擎。

广东将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铁路)建设规划

11月27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及指标调整草案的报告。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葛长伟在汇报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广东将完善大湾区经粤东西北至周边省区的综合运输通道,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加快佛莞、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等珠江口跨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深汕、珠江肇等铁路,构建大湾区1小时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据悉,广东省将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构建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新型合作模式,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搭建多元合作平台,探索南沙、前海、横琴对港澳深度开放。

广东制造业500强:华为排第一,佛山上榜企业数量排第二

11月27日,在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上发布的《2018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华为位列广东制造业500强的榜首。分城市看,深圳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整体上看,2018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营收合计达4.13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31.53%,企业平均营收82.67亿元,比2017年提高31.22%。企业营收增长较快,平均值达28.41%。其中,428家企业营收增长,仅72家企业负增长。进一步从效益看,2018年上榜的盈利企业数为482家、亏损企业18家。2018年利润总额为2475亿元,比2017年增长41.43%。

广东21个城市中,深圳的上榜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3家;其次是佛山,达到109家;第三是广州,为96家。这三个城市形成了第一梯队,集中了500强企业中的348家。紧随其后的是东莞、中山、珠海等传统制造业大市。

国际金融论坛:大湾区金融发展需与创新发展相匹配

11月24日至25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5届全球年会在广州举行。在“海上丝路金融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圆桌会议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前景进行了分析。

出席嘉宾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为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领域都带来机遇。此外,金融各界也要注意,大湾区的金融发展需与科创发展相匹配,为科创提供更大空间。在新兴的金融科技上,大湾区内的各城市也应该合力,利用技术打破限制。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的空间分布已经逐步从香港的“一城独秀”发展到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核心集聚区的“中心+外围”结构。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及三种不同监管体制,既能对区域运营风险保持控制力,又能作为全面开放的桥头堡。

广州:从《交通枢纽总规》出炉到地铁“六线齐发”

对标世界级湾区,经济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11月的广州,在交通布局方面发出了两个重磅消息:《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出炉与六条地铁新线建设项目的同日动工。

其中,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交通枢纽总规》,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制定了“路线图”——广州将形成“双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及“双核一带”货运枢纽布局。

而对于地铁新线的动工,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在动工仪式上表示:“新一轮线网建设将掀起广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新热潮。新线建成后,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当前,向东进发、向南拓展让广州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依托于高铁、地铁、快速路等交通设施,广深港澳在不断发展中拥抱在一起。

深圳:加速聚集全球资源

近日,由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深圳在中国副省级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一,位列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前三甲。

当前,深圳正在形成政策、资本、人才与产业创新生态的闭环。据了解,深圳目前已经组建了包括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等在内的10所诺奖科学家科研机;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639亿元,同比增长11.24%;资本因素也是深圳早期吸引创新企业集聚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成立深创投,吸引红杉资本、淡马锡资本等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集聚深圳。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深圳缺乏的是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港澳尤其是香港的优势。他认为,要把深圳的产业资源进行国际化配置,单靠深圳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依靠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加速聚集全球资源,离不开大湾区。”

东莞: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揭牌

11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揭牌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大学创新城举行。该中心将立足东莞,是东莞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环。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东莞市政府共建,是广东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总体规划1200亩,首期计划投资经费超过50亿元。2018年4月25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东莞挂牌成立。

实验室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粤港澳科研中心。

惠州:争当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

日前,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与轴线研究专家评审会召开,作为“岭东雄郡”的惠州表露出雄心: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全力争创国内一流城市。

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着眼于惠州如何把握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和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构建产业合作平台、融入区域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推动与大湾区各市在交通、产业、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与合作,引领广州、深圳核心城市发展要素在惠州集聚,联动港澳,加大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该规划成果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规划,还引领着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涵盖了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环保和产业体系等,后续还将重点对产业、交通和重大区域设施进行空间落实,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谋划提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澳門世界貿易中心
澳門 友誼大馬路九一八號
世界貿易中心十六樓
電話:(853)2872 7666 傳真:(853)2872 7633

電郵: wtcmc@wtc-macau.com